Juicing Today 今日推荐:内容创作小工具 GitBook
作为一篇「极简」教程,这篇文章专注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 什么是 GitBook?
- 为什么我认为 Gitbook 是最适合「非网页开发背景」的摄影师来制作电子相册的工具?
- 如何使用 GitBook 制作电子相册?
- 小彩蛋:是什么让我开始对摄影着迷?
什么是 GitBook?
GitBook 官网上,它是这么介绍自己的:GitBook 是一个现代化的文档平台,团队和个人可以在这里记录从产品到内部知识库和 API 的所有内容。GitBook 的使命是让每个人都能通过文档创建、编辑和分享知识,为用户提供友好的协作产品。
经过将近两年的使用,我觉得 GitBook 团队做到了他们所说的「使命」。
我曾经用 GitBook 制作过我的作品集,读者朋友可以通过访问 https://blog.zoepi.online 感受下 GitBook 在管理文档方面优异的用户体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GitBook 非常适合通过文档创建、编辑、分享知识,但绝不仅限于文档这种形式。
在如此优秀的网页交互逻辑和 UI 体验之下,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去创造出非常多的玩法,比如:摄影师的电子相册(摄影作品集)。

为什么 Gitbook 适合「非网页开发背景」的摄影师制作电子相册?
很多国内外知名摄影师的个人网站都是找独立团队开发去做的,这样的好处是 UI 和网页交互逻辑可以完全按照摄影师个人的审美偏好去写编程代码 HTML/CSS,并且还可以拥有更稳定的网页浏览速度和定制化功能。
但是「找独立团队做网页开发」并不适合摄影爱好者群体或是大部分的摄影师。
开发一个网站的前期开发成本 + 服务器运营成本 + 网站维护成本等是一笔很大的开支。
对比之下,GitBook 的优势就被体现出来了:
- 完全免费(并且无需绑定任何社交媒体即可邮箱登录)
- 可以自定义域名,帮助摄影师建立个人品牌
- 不仅可以上传照片和文件、也可以用 Markdown 格式编辑文字内容,辅助访问者理解照片想要传递的信息
- 文档交互逻辑非常适合「基于主题、基于不同时间线」去策展摄影作品
- UI 友好、操作便捷、符合大部分非技术背景用户的习惯和审美
以上第 2 点 + 第 4 点是它与类似文档平台的差异化所在。而集合以上共 5 点需求,我相继排除了 Notion、飞书、Github Page、WordPress 等工具。

Demo: 电子相册《小狗波粒在地球的冒险记》https://boli.zoepi.com/。内容未完成,仅仅是 Demo。
如何使用?(四个步骤)
Step 1: 创建帐户
在 https://www.gitbook.com 上建立一个 GitBook 账户。通过电子邮箱注册即可。
Step 2:在 GitBook 页面创建 Space
这里的 Space 可以简单理解为「网页集」:
- Space 只可对应一个域名,这个域名既可以是 GitBook 原本自带的,也可以是自定义域名
- GitBook 的网页交互逻辑是 Collection → Space → Group → Page → SubPage, 后者(子集)和前者都是「多对一」的关系。比如多个 Group 可以对应一个 Space,多个 Page 可以集合成一个 Group

Step 3:创建 Page
在 Space 里新建一个 Page,然后开始上传照片。
有三个需要注意的地方:
- 可以批量上传。先上传好照片,然后回到 Page 页面点击「insert」插入图片,开始编辑相册
- Group → Page → Subpage 的关系可以通过上下拖动去调整
- 不建议传 Raw 格式(超大尺寸)的图片,会影响网页打开速度


Step 4:自定义域名
先点击右上角的三个点,接着点击「Share & Permissions」,如下图。

接着,参考下图的 4 个步骤来完成域名的绑定和网页主题颜色的设置(请按图片顺序操作)。

其中,在「Connect a domin」 时,记得提前在你的 DNS 上做好设置,然后再输入Domin(网址)。
如果不知道域名和 DNS 如何设置,可以参考这个视频:B 站链接


设置成功后,一般两分钟左右网站即可访问。
现在只要是有互联网的地方,所有人都可以看到你的摄影作品集了 : )
最后
最近一直被很多朋友好奇的问题:「是什么让你开始对摄影着迷?」
其实缘起于「波粒已经长大了——在我意识到它长大了之前」。
随着波粒从幼犬到现在两岁,它开始有自己的情绪和表达。
我之前一直用 iPhone 自带的相机去记录波粒的成长,但当我用手机记录了波粒从小到大的样子后,现在回过头来看,总觉得照片给到我的感受很奇怪。(这还是在我已经学会了手机摄影的各种参数和技能后)
如果非要把这种「感受」言语化,可以这么说:用手机拍的很像波粒,但不是我记忆中的波粒。
直到有一次带波粒去找好友玩,好友带了一台全画幅的相机,我也是第一次在相机的成像里看到了波粒,记得当时我脱口而出:这是波粒!
影响成像的最主要因素有两个,一个是镜头,一个是传感元件。
放一张直观的图来辅助说明下:2.5 英寸是大部分智能手机摄像头的传感器(下图灰色的框),相机一般是 APS-C 和 Full Frame(下图绿色和蓝色的框)。

今天并不想做个技术党来谈手机和相机的参数、光学镜头、传感器的区别等等。
我想用一个更为诗意的说法来表达:镜头和传感器这两个因素,一个决定了我如何看见ta,一个决定了我如何感受ta。
「用手机拍不出我感受到的波粒」——这个觉察让我发现了「学会摄影」这件事对我生活的价值。
摄影中,拍摄对象的「成像」是摄影师心里的ta,取景器是摄影师意识和情绪的延伸,镜头和传感元件是「管道」。
摄影不是简单的记录,而是头脑叙事内容的图像化,是我们在通过「管道」和素材(光、拍摄主体、透视关系)去构建叙事的过程。
随着时间的流逝和记忆的模糊,叙事的图像化(相片)几乎可以帮我们瞬间链接到我们在那一刻的感受。
那个当下被「呈相」着,连同着我们的感受。
阅读更多:Juicing Today
关于摄影如果你有更多想探讨的内容,欢迎加我微信:ZoeB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