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icing Today 今日推荐:胡泳 | 虚拟世界让我们时刻在场,但又永远缺场——重新思考数字化之十一
阅读链接:Link
策展人荐语
本文也是胡泳教授的《重新思考数字化》系列文章,从物理身体和虚拟化身(Avatar)这组对照关系,来阐释虚拟世界在场性的「先天缺陷」。
Avatar(尤其是跨平台、通用性的)将成为元宇宙的重要特征,各个企业玩家也以此作为元宇宙试验田的先行场景。不管是 Meta 打算将 Quest Avatar 推广至应用家族,还是最近几款热门产品——社交新秀啫喱、字节的派对岛、腾讯的超级 QQ 秀,都表明了以 Avatar 切入元宇宙的战略路径。
Avatar 可以提供在场性,或者说身处虚拟世界的真实感,但相对于物理身体的真实性标准,Avatar 又是先天不足。比如 Meta Quest 的内向外(inside-out)追踪无法实现全身追踪,因此 Avatar 没有下半身。甚至是,虚拟世界的拥抱不能带来肉体触碰的实感,而眼神凝视和动作骚扰已经给用户带来了麻烦。
我们期盼用 Avatar 或者元宇宙模拟真实生活,意味着永远无法达到这种真实性。如此,身体感官和心理感受是否也会跟着变得虚幻,就像作者文末提到的问题:「不间断的联系,幻想中的在场,是否会让人类陷入更深的孤独?」
——————
本文策展 by 施言
阅读更多:Juicing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