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公众号「信口说」
原文链接:Link
策展人荐语
对标美日韩三国的案例,无论是教育政策紧缩还是政策放开任由市场化,都是治标不治本,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家庭课外参培需求始终存在。
文中总结的很好,“教培行业的困境,从来就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和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矛盾,而是人民都想要成为教育竞争的胜利者和竞争选拔机会有限的矛盾。”
为什么一定要挤破头上名校?在阶层固化的当下,教育成了近乎唯一的普适性的阶层跃迁通道。K12教育的用户需求始终被国内高考的指挥棒牵引着。高考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是个系统性大工程,只能循序渐进。
德国模式之所以走得通,关键不在于教育政策本身,而在于教育之外的社会福利制度,让蓝领工人和白领精英,让接受职业教育和文化教育的都能过上好日子。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