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icing Today
一个孵化人类「自我觉醒机制」的睡前读物
-
-
自以为在「精进」的人,其实大部分在「上刀山」。
-
佛法里有个说法叫做「第二支箭」。
-
“无用”的艺术对普通人到底有什么作用?
-
穿越代际和周期的价值则在于,费老扎根田野对于中国乡土社会人情关系的深入洞察。这种文化属性的最大公约数,也会烙入当代人的数字生活和线上空间。
-
John是相当大众化的英文名,Lone道尽自身经历的悲苦,而翻译成中文“尊龙”,“龙”又是个极其明显的中文符号,他把这些全都杂糅在自己的姓名中。
-
消费的本质是解决供给问题,而供给问题的第一性原理是产品问题。
-
在「知道-理解-使用-精通」的过程中,知识和理解是同一事物的两个部分 —— 知识是点,是结网的基础;理解是线,用线才能把点串起来。
-
信息基于内容、形式、载体、分发机制的不同有很强的延展性,可以作为业务边界拓展的奇点,较之美团王兴的本地生活服务更像是一场“无限游戏”。
-
生活本身就足够丰厚,根植于其中的人是不会缺乏创造力和生命力的。
-
成功和失败其实都不会真正定义我是谁,能定义我的是“我如何度过每一个当下”。
-
-
一切最终都会落到:这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她怎样看世界。望向镜子里的自己,接纳、理解并爱他/她。
-
从接纳走向改变,需要的是轻推,而不是猛踹。游戏、笑声和共情,比愤怒和严厉的纠正更能促进改变的发生。
-
每天记录三件令我心存感激的小事、或微妙美好的时刻,尝试引入更多的微妙时刻,那些让我微笑、大笑或者进入心流状态的时刻。
-
你的灵魂唯一的欲望,是将关于其自身的最美好的概念转化为其最美妙的经验。
-
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 ego 的驯兽师。
-
孟岩念下咒语的那个时刻,打断了「信息 -> 思绪 -> 情绪 -> 感受 -> 行为」的自动化链条,在刺激与回应之间留出了距离。成长和幸福的关键,就在那里。
-
一个难得的帮助我们理解基金市场中到底都发生了什么的「全景式视角」。
-
-
对产品 / 服务体验一致性的长期记忆,就是信誉。
-
-
-
尽管事实是很令人沮丧的,但看见自己就是改变的开始。
-
「我不能让那个6岁的我的心碎和恐惧感一直这样支配我的生活。」蒋甲说。他的挑战我看了很多遍,并且开始了自己为期一月的「每天获得一个负反馈」挑战。
-
-
排列优先顺序:尽管你几乎可以得到你想要的任何东西,但你不可能得到你想要的所有东西。
-
-
-
-
-
-
-
-
-
-
投资系统也有 Why - How - What。三篇值得反复阅读直至实践出来的文。
-
-
按照文中对于职业、社会、世界、自我的思考框架,坐下来与内心对话 —— 这个梳理过程,对于认识自己、世界、两者的关系都会大有益处。
-
-
识别事物在时间线上的走向、穿越小周期+看透大周期的能力,是长期主义者不断迭代的「知」。
-
「充满不确定性」才是生活的本真相貌,面对这样的生活,设计思维比工程思维是更可取的。
-
未知「失败」,焉知「成功」。
-
-
所有人生命题几乎都需要带着一个框架去思考,财富命题也不例外。Lawrence Yeo 提出了一个名为「金钱光谱」的思考框架,并用一万多字说明了自己的见解。
-
-
-
-
-
-
-
-
-
-
-
我会把你变成一个安静而羞涩的孩子,你的感受会变迟钝,你不敢跟人走得太近,但这会有助于你的生存。
-
-
The Sad Truth About Developing Executives
-
How Andreessen Horowitz Evaluates CEOs?
-
-
-
Startup advice, briefly
-
The days are long but the decades are short.
-
-
-
-
-